您现在的位置: 深圳政协网首页 > 政协新闻

市政协常委陆卫平建言把深汕特别合作区建成深圳后花园

来源:深圳特区报发布时间:2018-01-17

作为广东区域协调发展的试验田,由深圳主导开发的深汕特别合作区成为深圳两会上委员关注的一大焦点。在昨日上午的市政协六届四次会议大会发言环节,市政协常委陆卫平就加快推进深汕特别合作区与深圳一体化发展进行了积极建言。他提出,2017年9月,广东省委、省政府下发粤委〔2017〕123号文件,对深汕特别合作区的体制机制进行调整,以深圳市一个经济功能区的标准和要求来推进合作区建设,这为合作区的发展打开了广阔的空间。

陆卫平认为,深汕特别合作区在深圳东进、粤东振兴、珠三角产业转移、广东省区域协调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合作区总面积468.3平方公里,可建设用地145平方公里。但是目前确定的建设用地指标仅为47.23平方公里,现已使用20多平方公里,建设用地指标明显不足。与此同时,合作区缺乏多层次快速交通、管理团队挂职干部多队伍流动性大、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等问题制约了合作区的快速发展。

“要让深汕特别合作区真正特起来。”陆卫平建议,深汕特别合作区应升级为国家级区域合作经济开发区,定位为深圳市综合改革行政体制试验区。合作区要抓住历史机遇,把自己建设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组成部分,统筹规划、统揽布局、统一设计,在条件成熟的时候,争取申请成为自贸片区、免税区,为合作区争取更多的配套优惠政策和资源。在行政体制改革方面,合作区可以进行大部制改革体制性创新的再探索,在行政上进行扁平化管理的再升级,大力下放行政权限、管理职能和管辖权能,实现由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

陆卫平建议,合作区要积极争取增加建设用地指标,明确产业发展方向,谋划长远发展。建议争取一次性征收合作区内仍可用于建设的全部农村集体土地100多平方公里,作为合作区的发展储备用地。推动产城融合,在产业规划上,要与深圳10个区(新区)形成产业互补、各有特色、一体化发展的良好格局,包括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将合作区建设为全国著名的海洋产业基地。

陆卫平认为,实现合作区与深圳的一体化发展,需要打破交通瓶颈,加快建立连接深圳的快速交通网络。他建议建设多条高速公路和一条从深圳市中心直达合作区的磁悬浮客运专线或高速铁路客运专线作为通勤专线,从深圳市中心直达合作区,特定时间段中间不停靠其他站点,实现深汕20分钟工作、学习、生活圈,打造同城化生活。

合作区的底子是4个农业镇,基础薄弱。 陆卫平建议加快合作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合作区宜居宜业环境,增进合作区民生福祉。要加快合作区内航空港、海港、垃圾污水处理等各项基础设施的规划建设,借鉴深圳近40年改革开放的经验,在基础设施建设期间,进一步加大对合作区内固体垃圾、废水和废气的处理率。要特别重视和加强合作区的生态环境与保护,并探索市政公共基础设施社会化管理与运营模式,将合作区打造成为深圳的后花园、粤东的明珠、宜居宜业的生态花园式滨海新区。同时,在合作区全面推行智慧城市建设,加大深圳市财政资金对合作区非营利性公共基础设施的投入,在合作区建设优质的幼儿园、学校、医院,全面实现合作区的城市化。

编辑:唐娜